贝氏评级亚太区CEO Rob Curtis:中国再保险市场日趋成熟,也有能力向外拓展,预计未来的增长来自于非传统的险种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再保险市场日趋成熟,也有能力向外拓展,可以说正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积极的状态。”在近日举行的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AM.Best(贝氏评级)CEO Rob Curtis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也是我们疫情之后,第一次来上海参加这样的盛会,希望在今后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能支持中国保险机构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拓展。”

据悉,贝氏评级专门从事保险业和保险连接证券评级,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领域信用评级机构。中国再保险机构“走出去”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的市场的增长点在哪?贝氏评级作为专注于保险的全球性信用评级机构,如何看待中国再保险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标准?在此次独家访谈中,Rob Curtis和他的团队给出了他们的见解。

贝氏评级亚太区CEO (Rob Curtis 受访者供图

再保险的新增长点有哪些?

据悉,贝氏评级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保险的评级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4000多项保险评级服务。

“目前我们还没有计划要推出一套专门针对中国的评级体系。”Rob Curtis在受访时称,目前对中国的保险、再保险机构的评级标准与海外公司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了保证各家保险公司的评级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比性。

但他也同时表示,我们也尽可能想办法为客户提供一些新的附加值服务,比如我们对受评客户推出“评级流程概要”等资料,对资产负债表实力、经营表现、业务组合和企业风险管理等各个模块进行分解,以要点的形式列出重点的要素,有助于客户将自己与全球的良好实践进行对标分析,从而自我提升。

“多年来,中国保险、再保险市场为全球再保险带来很大的贡献。”在贝氏评级高级分析总监Christie Lee看来,尽管如此,与成熟市场相比,有许多险种现在渗透率还是非常低,这也表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点应该是来自于非传统的险种,在责任险、特殊险方面,特别是可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一带一路”以及中国海外资产提供保障的险种。

谈及国际再保险发展动向,贝氏评级常务董事Greg Carter告诉记者,国际再保险的资本金非常稳定和充足,此外近期的盈利能力也很强劲。对国际再保人来说,他们会将资金分配到有机遇的市场,譬如说中国市场,参与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增长。

就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而言,网络保险和保险连接证券两大领域可能是未来的增长点。“在20多年前网络保险是不存在的,风险很难定价和跟进。目前,全球的网络保险保费已经超越了水险的保险保费,增长非常显著。此外,在资本规划复杂性提高的背景下,保险连接证券可以更有效地规划资本来源,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Greg Carter称。

“走出去”面临承保不熟悉的风险

“中国保险业持续对外开放下,这样的营商环境也欢迎外资公司参与到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在Christie Lee看来,国内的再保险公司拥有与客户长期合作的优势,外资的再保险公司则有国外的经验,以及全球服务的覆盖,也可以为中国市场带来利益。如果双方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配合合作,将会给客户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方案。

谈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她认为,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包括监管与合规风险、政治与经济风险、货币与汇率风险、巨灾风险等诸多挑战。在其看来,再保险的特性就是设计大额、高波动性、大规模的风险累积,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保险助力。

Christie Lee认为,在保险、再保险机构“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面临承保不熟悉的风险,包括对市场、产品、客户等方面不熟悉的风险,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提升风险识别,精准的定价,做好风险管理。贝氏评级已经在全球评级了4000多家保险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保险的评级机构,可以将中国的保险公司与美国、欧洲等地区的保险公司进行对标,规划国际化的拓展。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对此,Rob Curtis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人才集中、信息管理交流方面提供一个集中的枢纽,从而可以更快速借助中国推动跨境再保险的发展。

“全球再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硬周期,加之国内低利率的环境让融资成本下降,向外扩张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在资金成本方面比国外的公司更有竞争力。”但Christie Lee建议,必须持有开放的态度,利用外资公司的优势,比如可以采取战略联盟、合资、并购等长期境外合作的方式。

Christie Lee还强调,必须要做好风险识别。“在承保的时候必须以资本消耗,以及风险分散效益来评估承保,确保公司以风险调整后的回报评估长期收益,从而给公司带来盈利,确保长远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