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东地缘政治观察 未来秩序何在?
巴以冲突爆发已超过一年,停火的希望依然渺茫。9月27日,长达32年领导真主党的总书记纳斯鲁拉在以色列军队的空袭中身亡。仅几天后,10月1日,以色列在时隔18年后再次对黎巴嫩发起地面军事行动,代号“北方之箭”。与此同时,伊朗向以色列本土发射了180多枚飞弹。中东局势在战争阴影下更加动荡,整个地区正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从加沙的激烈战斗到以黎边境的交火,再到美军在中东的调派部署,今天的中东乱局既是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的结果,也是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历史上积怨的延续。基辛格曾说过,“在中东,敌人的敌人,仍是敌人。”这句精辟的话点出了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战火再燃:历史的积怨如何演变?
中东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犹太领袖致信,表达了英国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支持。这封《贝尔福宣言》为后来的中东乱局埋下了伏笔。二战结束后,大量犹太移民涌入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随之达到高潮。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次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紧接着便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的几十年里,苏伊士运河危机、六天战争和多次中东战争让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冲突和战争之中。
1967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以六天时间击败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打下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此后,以色列在中东的地位日益增强,尤其是与当时的伊朗王国建立了紧密的安全合作。然而,伊朗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关系。伊朗由亲美国家转变为中东反美的领头羊,成为以色列的敌对力量。
血海深仇:中东乱局的延续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成为以色列最坚定的反对者,将其视为与美国一起的“撒旦”。伊朗断绝了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并将原以色列驻德黑兰大使馆移交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此时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武力抗击以色列为目标,后者成为黎巴嫩南部的武装力量中心。
1982年,在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利用阿拉伯国家内战和伊朗政权的弱点,对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即第五次中东战争。这一行动虽然打击了巴解组织,但也间接促成了黎巴嫩真主党的崛起,以及伊朗对黎巴嫩政局影响的扩大。
和平进程屡受挫:多方势力的博弈
随着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结束,中东地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91年,首次阿以和谈在马德里举行,试图解决巴以之间的冲突。两年后,《奥斯陆协议》在白宫签署,为巴勒斯坦建国带来了曙光。然而,这一进程未能维持。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极右势力刺杀后,巴以和平陷入僵局。
哈马斯在90年代崛起,并成为以色列的主要对手之一。伊朗对哈马斯的支持,使其在中东反以力量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时期,什叶派的真主党和胡塞武装,以及逊尼派的塔利班、基地组织等势力也相继崛起,使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新秩序的迷雾:美国干预与“后美国时代”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东的干预进一步加深,打着“反恐战争”的旗号,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然而,随着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中东进入“后美国时代”。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浪潮席卷多个国家,进一步加剧了中东的动荡。
当前,巴以冲突仍无休止,而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又再度升级。伊朗、真主党和哈马斯等反以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以色列的强大对手。这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不仅给中东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让整个地区充满了不确定性。
未来的曙光:中东的新秩序能否诞生?
血与火的历史在中东这片土地上反复上演,仇恨和冲突似乎难以根除。然而,在这些复杂的关系和势力博弈中,人们依然渴望和平与稳定。虽然当前的局势让人感到沉重,但中东的未来依然可能带来新的希望。
无论是从阿以关系、伊朗与以色列的对抗,还是美国与中东地区的战略调整,新的秩序或将逐渐显现。正如黎巴嫩侨民艾利·法哈特所言,中东人民从未放弃希望,他们会在战争结束后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时代。
中东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未来是否会诞生一个更加稳定的秩序,仍有待时间的考验。战火可以摧毁家园,但中东人民对和平的向往,终将成为推动新秩序诞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