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伙在陕西盗掘3.5吨古生物化石,民警一次查获78袋!

黄土沟壑惊现数百米长,深不见底的大洞,从这些盗洞入手,陕西延安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缴获化石达3.5吨。

黄土沟壑惊现盗洞 数百米长深不见底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一个以腰鼓而闻名全国的地方。然而外界鲜有人知道,在千沟万壑的黄土之下,竟然埋藏着大量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俗称“龙骨”。今年3月底,警方得到线索,有一伙人近期常常在深夜盗掘“龙骨”。



针对这个线索延安警方立即展开侦查工作。从城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再经过四十分钟的徒步,办案民警在一个叫西河口的地方找到了案发现场。

在一处黄土崖壁的底部,民警发现多个盗洞,它们从外面看上去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砖窑湾派出所副所长 马志富:那个洞相当深,相当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止的洞,洞里边进去以后,开始你是蹲着可以进去,再到后面以后你就得爬着进去。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里边它是错综复杂的,就是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哪里感觉“龙骨”可能多一点,他就从哪个方向挖得比较多一点。

在盗掘化石现场,民警发现大量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各种生活用品。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砖窑湾派出所副所长 马志富:这么粗的那种电缆线,从洞口到里面全部通着,里边供氧照明,就像家一样。发电机,备的装备可齐全了,就像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一样。

此外,盗洞里面还停放着一辆三轮车,警方分析,这是犯罪嫌疑人用来运土的工具。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判断他应该近期还可能来这个洞里边。如果不来的话,这小推车就没必要再把放在洞里边了。

顺线追踪 可疑轮胎印指向嫌疑车辆

深不见底的洞穴,装备齐全的生活用品,警方分析,这伙人应该是长期在这里盗掘“龙骨”。正当专案组民警在案发现场周边走访时,土路上一处杂乱的汽车轮胎印迹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案发现场位于一处黄土沟壑的底部,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山梁上可以行车的土路相连,专案组民警在两条路的岔口附近的土路上,发现地面有一处较为新鲜的轮胎印迹。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山上这边居住的人比较少,所以如果车过来的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判断应该是底下盗掘“龙骨”开的。

民警还发现,这些轮胎印迹并非汽车从这里驶过,而是有停留和掉头的痕迹,此处恰好与前往案发现场的岔路口不远,更增加了这些轮胎印迹的疑点。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有掉头,有多次行走的这种痕迹,然后我们就对这些轮胎印记进行甄别,甄别以后发现轮胎印记,类似于我们这边的昌河车。

专案组民警立即针对这类微型面包车在附近开展排查,在案发地附近终于获取了重要线索。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比较模糊的一辆车,类似于昌河车的一个车辆,但是看不到牌照,在这边当时经过了。

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近期极有可能再次作案,专案组民警分为两组,轮流前往案发现场必经的道路附近,进行夜间蹲守。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锦峰:我们那边蹲了有十几天,没有出现。

可疑车辆牵出幕后黑手 嫌疑人陆续归案

一连十几天,犯罪嫌疑人销声匿迹,案发现场的盗洞里还放着他们的财物,难道是犯罪嫌疑人察觉到了风声,不敢轻举妄动了吗?就在专案组感到疑惑的同时,今年4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一辆可疑车辆终于出现在警方的视线中。



当晚11点,民警在从案发现场出山的道路上发现一辆微型面包车,经过观察,发现是两名男子疑似在运送盗掘来的“龙骨”。

由于当地没有路灯,夜间的车灯非常显眼,为了保险起见,民警只能远距离不开车灯进行跟踪。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砖窑湾派出所副所长 马志富:我们是从(晚上)11点开始发现他,运到(凌晨)2点多,货放在当时我们砖窑湾镇苗店行政村,后西庄村姓黄的这个家里了。



凌晨四点多,民警悄悄来到犯罪嫌疑人黄某的家中,将正在熟睡的黄某抓获。在黄某卧室后面的窑洞里,民警现场发现大量的“龙骨”。



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砖窑湾派出所副所长 马志富:在我们这边叫仓窑,就是放杂物的东西,杂物间,窑洞整个这面墙,拿一块帆布遮着,放得齐齐整整的。现场我们拍照以后,数量一清点,78袋。

现场查获“龙骨”3.5吨



经过称重,这些查获的“龙骨”竟然达到3.5吨。民警从查获的“龙骨”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样品,送往陕西省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进行权威鉴定,经鉴定,这批“龙骨”属于中国北方新近纪三趾马动物常见类群,属于受国家保护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黄某的落网,这个盗窃古生物化石的犯罪团伙其他三名犯罪嫌疑人宋某、张某和梁某也相继投案自首。

四名被告人犯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罪获刑

今年8月,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一审宣判,四名被告人犯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分别被判处四年又六个月至二年又十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1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罚金。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化石是过去环境变化、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非系统发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记者见到了多种不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专家介绍,陕北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大多埋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红黏土当中,本案中查获的三趾马化石,大约距今数百万年到一千多万年。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永项:大概在一千多万年到几百万年这段时间里我们叫做新近纪,大部分三趾马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很少量的存到250万年以内了,大部分在250万年以前。不可再生,绝对不可再生。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陕西北部的十几个区县发现了29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地点,为研究当地的环境演变和生物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永项:要了解过去,化石实际上是一个最好的证据。过去曾经生活过什么动物,这种动物将今论古的话,它应该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草原环境还是森林环境,甚至还有一些可能是河里。

古生物化石保护力度加强但仍面临严峻形势



据专家介绍,在2011年1月施行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明确,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对各个执法主体的权责规定不够明晰、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地方尚未出台针对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实施细则。



专家建议,可加强古生物化石科考普查,摸清家底,尽快建成化石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充研究力量,形成家底清楚、保护有力、管控有效、利用有序的化石保护新局面。另外也呼吁广大群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如遇倒卖古生物化石等行为,请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