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创步伐 竞逐“风光”赛道——河北张家口扎实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王宁

跨越巨大高差的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冀北段)“上山段”。资料图片

张家口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测试。武殿森摄/光明图片

张北运达风电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风机机组。武殿森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10月11日,河北省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中氢寰宇新能源河北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内,产品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制造中心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公司从事氢能及锂电专用车、客车、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等业务,目前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公司在氢能、锂电专用车领域实现整车生产的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伴随着厂房内隆隆的机鸣,公司总经理焦贺满怀憧憬。

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区域,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何把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动力?自2015年7月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来,张家口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风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从“制”到“输”、从“储”到“用”,如今,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全新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追风逐日叫响“金字招牌”

俗话说,“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九月的坝上草原正处于“换装季”。与无边无际的草原一起铺陈开来的是高大的白色风车,星罗棋布,连绵不绝。随着风车缓缓转动,巨量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可以说,这些风车是真正的“追风者”。

走进山间或村落之中,却是另一番风景。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向阳而立,宛如一片蓝色海洋。由于光伏产业带来的稳定收入,这些光伏板被村民戏称为“铁杆庄稼”。

张家口被誉为“风的故乡、光的海洋”。经测定,张家口市全域范围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年总辐射1500~1700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00万千瓦,生物质资源年产量200万吨以上,丰富的资源条件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设立以来,张家口加快能源供给侧绿色转型升级,全市累计装机并网规模已达3383.5万千瓦,占全域电力总装机的8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风电累计装机并网规模2123.5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并网规模1260万千瓦。2015年以来,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近2500亿千瓦时,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

追“风”逐“日”,吸引了华能、大唐、华电等众多头部企业到张家口落地生根。而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出来,只是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如何将这些能源储存转化也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尚义抽水蓄能电站抓紧建设。”张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长任婧介绍,当地积极谋划建设以抽水蓄能为支撑的千万千瓦储能示范基地,已形成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示范,加速实施140万千瓦抽水蓄能、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微电网等新业态配套储能项目,拓展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铅碳电池等多种储能技术应用示范。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并做好储能的同时,打通清洁能源外送通道也至关重要。为此,张家口不断优化智能电网结构,全市已建成投运5条电网送出通道,接入新能源能力2620万千瓦。当地进一步推广“新能源+储能+调相机”发展模式,风光储、大囫囵、笔架山、盘长河、选将营、华能永风6座风电场的9台分布式调相机已建成投运。

为形成新能源收益对全域行政村全覆盖,张家口积极打造河北省首个新能源全覆盖示范基地,获批“新能源+乡村振兴全覆盖项目”规模86.5万千瓦,将在今年实现对全市14个县区的剩余1681个村全覆盖。目前,张家口光伏帮扶电站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累计结算收益29.6亿元。

风驰电掣领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初秋时节的张家口,清爽的凉意迎面而来。走进位于万全区的明阳张家口叶片工厂,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空地上,一个顶端为圆、尾端扁平的叶片静静地摆放在车间门前的空地上,这个长达112米的“大家伙”就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叶型风力发电机叶片。

“这种类型的叶片是目前全球陆上单机容量最大的10兆瓦风机配套风力发电机叶片,实现了张家口‘明阳造’陆上风电叶片从98米到112米的新飞跃。”明阳张家口叶片厂厂长杨文庆表示,明阳集团目前已具备风电设备全产业链生产制造的能力,基本形成了覆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风场建设、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体系。“这里市场空间十分广阔,营商环境也很好。从手续跑办到项目落地,我们都享受到了优质服务。”谈及落户张家口的原因,明阳集团华北公司总经理刘春华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风电装备制造业乘势而上,这在位于张北县的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厂区里也可见一斑。“新厂区生产的风电叶片长度在100米以上,远大于旧厂区生产的50米左右的叶片长度。”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勇介绍,随着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于去年底投资12亿元建设了新厂区,不断推进产品升级。

对于风力资源居全国前列的张家口而言,将风力发电作为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一大抓手,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张家口以风电装备产业为“重”,政府、企业双向发力,积极由零部件加工配套向成套整机装备转型,成为全国少有的全链条覆盖、全赛道布局的风电装备之城。

在张家口市能源局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一张可再生能源产业招商图谱,上面密密麻麻做了各种标记。该局新能源科二级主任科员梁键介绍,为积极推进重点企业落户张家口,他们专门编制了这张招商图谱,指导各县区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工作,推动新能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形成共识。同时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全局动员、主动出击,加大精准招商步伐,积极联系接洽项目、整理招商信息,形成了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为了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张家口与众多央企、国企通过深度融合发展,瞄准世界行业前沿积极布局风电装备产业,通过强风光链、延氢能链、补储能链、扩服务链,高质量、有侧重地发展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连续3年滚动支持张家口14个示范区产业创新发展专项项目,涉及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多个可再生能源领域。

张家口市能源局副局长刘峰告诉记者,金风科技风机制造、浙江运达风机制造、艾郎叶片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绿色环保的风电产业配套项目已经在张家口“落地生根”,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当地“崭露头角”,叶片、风机的塔筒、机舱系统及叶轮系统实现了“张家口造”。

先行先试持续向“新”而行

在全国首创“四方协作机制”蹚出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应用、实现冬季绿色供暖的新路子;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全省首个“以大代小”风电平价示范项目等容3万千瓦部分全部采用构网型风机,具备自主调峰调频优势……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从创建伊始就大胆创新,在国内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应用技术、关键环节实现先行先试,增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四方协作机制”“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氢能”这些新名词和诸多“第一”“首个”“领先”成为示范区的“新名片”。

在位于张家口经开区的安智科为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技术检验人员正对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源机柜进行带电测试。落户张家口几年来,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21项专利技术,以智慧储能设备及方案、一体化电源及充电桩、智慧云平台等产品为主,辐射软件开发、装备制造、平台构建、技术服务、电力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张家口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缩影。“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该公司董事长董振阳介绍,公司每年研发费用都占利润额的20%以上,用于推动产品及技术升级,技术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跑位置。

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创新”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技术创新。通过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成熟技术应用示范和创新服务水平提升,增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对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的谋划引进中越来越向‘高大上’发展,项目突破性、示范效应、高技术含量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现,重点围绕实用性大容量储能、高转换率光伏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风光储输微网、智能电网、适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关键技术,开展创新攻关。”任婧介绍,现在柔性直流、低倍聚光、高倍聚光、智能电网、大容量储能等多项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正在张家口创新突破,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引领初露锋芒。

目前,张家口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已逐步形成,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并且聚集一批企业勇立行业潮头,正迅速向“智造”迈进、向高端升级,形成机舱、轮毂、叶片和塔筒等各个领域全覆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张家口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40%。